關(guān)鍵詞 |
供應北欒,平?jīng)霰睓?北欒基地,昆玉北欒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欒樹產(chǎn)中國北部及中部大部分省區(qū),世界各地有栽培。東北自遼寧起經(jīng)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以華中、華東較為常見,主要繁殖基地有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河南也是欒樹生產(chǎn)基地之一。日本、朝鮮也有分布。
果實采集后去掉果皮、果梗,應及時晾曬或攤開陰干,待蒴果開裂后,敲打脫粒,用篩選法凈種。種子黑色,圓球形,徑約0.6cm,出種率約20%,千粒重150g左右,發(fā)芽率60%~80%。
春季3月播種,取出種子直接播種。在選擇好的地塊上施基肥,撒呋喃丹顆粒劑或鋅硫磷顆粒劑每畝3000克至4000克用于殺蟲。采用闊幅條播,既利于幼苗通風透光,又便于管理。干藏的種子播種前45天左右,采用闊幅條播。播種后,覆一層1~2cm厚的疏松細碎土,防止種子干燥失水或受鳥獸危害。隨即用小水澆一次,然后用草、秸稈等材料覆蓋,以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水分,防止雜草滋長和土壤板結(jié),約20天后苗出齊,撤去稻草。
大苗培育一般當樹干高度達到分枝點高度時,留主枝,3年至4年可出圃。一年生苗干不直或達不到定干標準的,翌年平茬后重新培養(yǎng)。一般經(jīng)兩次移植,培養(yǎng)3年至6年,胸徑就可達到4~8cm。
定植密度:胸徑4~5cm的每畝600棵左右,胸徑6~8cm的每畝200至300棵,選留3至5個主枝,短截至40cm,每個主枝留2至3個側(cè)枝,冠高比1:3。
培育干徑8~12cm的全冠苗,每畝栽植160~170株,即株行距2m×2m;培育干徑12cm以上大苗,每畝栽植130株,即株行距2m×2.5m。結(jié)合撫育管理,修剪干高1.5m以下的萌芽枝,以促進主干通直生長。
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從11月到第二年3月,可刮除越冬雌成蟲,配合修剪,剪除蟲枝。
2.打冰棱消滅越冬雌成蟲,嚴冬時節(jié)如遇雨雪天氣,枝條上有較厚的冰凌時,及時敲打樹枝震落冰凌,可將越冬蟲隨冰凌震落。
3.若蟲大發(fā)生期噴40%氧化樂果+40%水胺硫磷1000 至1500倍,噴2至3次,間隔7至10天。
4.呋喃丹灌根:用25%的可濕性粉劑200至300倍在5月份灌根2次,對殺死若蟲效果很好。
欒樹白粉病:防治措施:
1.農(nóng)業(yè)措施一是種植抗病品種;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
2.藥劑防治:一是秋苗發(fā)病重的地塊,可藥劑拌種,方法同小麥散黑穗病;二是在秋季或春季,田間發(fā)病率3%~5%時(成株期調(diào)查以旗葉到旗葉下2葉計算發(fā)病率),每666.7平方米用20%粉銹寧乳油20~30毫升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對水50~60千克噴霧,或?qū)λ?0~15千克低容量噴霧。也可用25%病蟲靈乳油每666.7平方米5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勻噴霧。
————— 認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