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刺槐苗,刺槐樹苗,刺槐小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護坡綠化 |
冠幅 |
其它 |
樹齡 |
1年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花 |
類別 |
觀花類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是否古樹 |
否 |
是否移植苗 |
否 |
樹型 |
特殊造型 |
樹形 |
特殊造型 |
刺槐(學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是豆科、刺槐屬植物。落葉喬木,高10-25米;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小枝灰褐色,幼時有棱脊,微被毛,后無毛;具托葉刺,長達2厘米。羽狀復葉長10-25(-40)厘米;葉軸上面具溝槽??偁罨ㄐ蚧ㄐ蛞干?,長10-20厘米;苞片早落;花梗長7-8毫米;花萼斜鐘狀,花柱鉆形,長約8毫米,上彎,具毛,柱頭頂生。莢果褐色,或具紅褐色斑紋,線狀長圓形,長5-12厘米,寬1-1.3(-1.7)厘米,扁平,先端上彎;花萼宿存,有種子2-15粒;種子褐色至黑褐色,微具光澤,有時具斑紋,近腎形,長5-6毫米,寬約3毫米,種臍圓形,偏于一端?;ㄆ?-6月,果期8-9月。
原產(chǎn)美國。北緯23°-46°、東經(jīng)86°-124°都有栽培。溫帶樹種。在年平均氣溫8-14℃、年降雨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長良好。
一、刺槐粗根段育苗
1、 刺槐種植催芽
將粗度在0.5厘米以上的粗根,截成10厘米長的根段,剪根時要把根段大小頭(上下端)分清并剪出標記。挖催芽池,池寬1.2米,深15厘米,長度根據(jù)種根數(shù)量而定。將種根段大頭向上,斜45°排放在池內,一層種根撒一層沙土。排完種根后,每米長澆40斤水,然后在表面覆23厘米厚沙土。在催芽池上搭拱棚,以提高溫度和保墑。大約10天后,當嫩芽長到綠豆大小時,開始扦插。注意,催芽期間要保持棚內地溫小于30℃,氣溫小于35℃。
2、刺槐育苗地的準備
選擇平坦土地,經(jīng)過深翻、施有機肥和耙細整平后,做出60厘米間距的地垅,垅背高10厘米,寬20厘米。澆足水,使土壤潮濕,以備移栽。
3、刺槐扦插
將催出芽的根段取出,在苗圃地的垅背上扦插。用鐵鍬下挖10 厘米深的地縫,將種根段放入,使根段上端與垅背相平,將地縫合攏踏實。
刺槐常用播種法繁殖。
播種
刺槐過旱播種易遭受晚霜凍害,所以播種宜遲不宜早,以“谷雨”節(jié)前后為適宜。[5] 畦床條播或大田式播種均可。一般采用大田式育苗,先將苗地耱平,再開溝條播,行距30~40cm,溝深1.0~1.5cm,溝底要平,深淺要一致,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然后及時覆土厚1~2cm并輕輕鎮(zhèn)壓,從播種到出苗6~8d,播種量60~90kg/hm^2。
種子處理
刺槐莢果由綠色變?yōu)槌嗪稚v皮變硬呈干枯狀,即為成熟,應適時采種,并經(jīng)日曬、除去果皮、秕粒和夾雜物,取得純凈種子。莢果出種率為10~20{bf},千粒重約為20g,發(fā)芽率為80~90{bf}。
剌槐種子皮厚而堅硬,播前進行催芽處理,即將種子倒入60~80℃的熱水中,用木棒充分攪拌,5~10min后摻人涼水,使水溫降到30~40℃為止,然后將浮在上面的雜質和壞種撈除,好種浸泡24h后撈出,稍干時用細眼鐵篩篩去未泡脹的硬粒種子,再進行燙水浸種,已吸水膨脹的種子放入笸籮內,蓋上濕麻袋,放在向陽溫暖處,每天用溫水淘洗2次。4~5d后待種子萌動時即可播種。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