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始于唐盛于宋, 中國傳統(tǒng)陶瓷燒制工藝的稀世珍品,為中國的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國之瑰寶”。自宋徽宗起被歷代帝王欽定為御用珍品,入住宮廷,只準所有,不準民間私藏。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產(chǎn)萬貫,不如鈞瓷一件”之盛譽。鈞瓷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和們的高度重視,一件鈞瓷產(chǎn)品需具備以下幾個重要因素:一是鈞瓷的窯變藝術,鈞瓷屬北方青窯系統(tǒng),其特之處是使用一種乳濁秞,即通常說的窯變色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高溫燒制后,會產(chǎn)生出如夕陽晚霞、或如秋云春花等,是凝聚了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在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鈞瓷一直是伴著君王的情感而存在發(fā)展著的。如果說宋代鈞瓷以“清純談雅”的風格卓立于世,那么鼓舞著這種作品聞世的,當推奠定大宋王朝基業(yè)的一代霸主后的柴世宗。柴世宗酷愛瓷器,常御旨征求力作,“雨過天晴云破處 ,諸般顏色做得來”,便是典型一例。
宋代鈞瓷鑒定方法:
一、鈞瓷的窯變藝術。其特之處是使用一種乳濁秞,即通常說的窯變色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高溫燒制后,會產(chǎn)生出如夕陽晚霞、或如秋云春花等。
二、鈞瓷底款鑒定。鈞瓷的底款,除刻有“奉華”、“省符”等宮殿名字外,多以“一二三四……九十”編號,這是陶瓷作品中的,特有的現(xiàn)象。關于鈞瓷底款數(shù)目推測:(1)為了搭配花盆與花托?!赌细G筆記》一書解釋道“有一二數(shù)目字樣于底足之間,配合一付之記號也”。(2)為了釉色的區(qū)分,《陶雅》、《飲流齋說瓷》認為,一三五七九單數(shù)代表朱紅色器物,二四六八十雙數(shù)代表青藍色器物。(3)為了區(qū)別器物大小規(guī)格。《鈞瓷志》、《鈞窯史話》認為,出土瓷片乃至傳世宋鈞,均可以看出,數(shù)目表示器物的尺寸,也即高低大小。以“一”為高,口徑大,依次減,“十”為低,口徑小。
三、鈞窯鑒定之“蚯蚓走泥紋”。宋鈞具有濃郁的道家傳統(tǒng),這與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趙佶不無關系。這位皇帝曾住持了《政和萬壽道藏》大典的編著,符錄、經(jīng)書、黃白、藥方、符圖,洋洋大觀,反映在鈞瓷文化上,其中之一便是將宋代鈞窯中的蚯蚓走泥紋定為上品、珍品。
現(xiàn)代仿鈞瓷器有些是批量生產(chǎn),它采用某種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漿法”灌注成型。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勻,份量較輕,更有粗制濫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細,在器物的兩側(cè)可以觸摸到模具的接縫痕,這是作偽者拙劣的一種做法,聰明一些的則在器物的內(nèi)部,如瓶類的瓶體內(nèi),人們不易察覺的部位,人為地粘些其它物質(zhì)(如水泥)以達到古鈞瓷厚重的感覺?;蛘咴凇白{法”成型的器物內(nèi)壁故意做出輪指痕,但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與真正“手拉坯”均勻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輪指痕不僅粗糙,而且每一圈與每一圈的輪指痕分布極不均勻。
北宋晚期/金早期 鈞窯天青釉紅斑玉壺春瓶
估價:HKD 1,500,0
成交價:HKD 4,900,000
拍賣會:佳士得香港2017年秋季拍賣會
專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
時間:2017-11-29
尺寸:高29.2cm
北宋/金 鈞窯天青釉紫斑大缽
估價:HKD 4,000,0
成交價:HKD 4,860,000
拍賣會: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季拍賣會
專場:養(yǎng)德堂珍藏中國古陶瓷
時間:2016-11-30
尺寸:直徑23cm
鈞臺窯乃鈞窯燒造中心,古屬鈞州,今位于河南省禹縣,上自北宋末年,下至明或更晚。河南有諸多窯口產(chǎn)燒鈞瓷,寶豐清涼寺汝窯也在其列。較之宋代其他名窯,鈞窯器胎土精實,其形制素簡、掛釉稠厚均有賴于此。燒造期間,釉中水分由素坯孔隙吸收,燒成后釉衣更顯盈實。
鈞瓷所擁藍釉紫斑,實機緣偶得,其幻彩層次豐富,遠非施釉迭加可及。天藍地非顏料所致,乃視覺使然;釉層燒成玻璃微粒,散射藍光,恰似青空之色。藍地乾后,上施色料,入窯以還原氣氛燒就,色料含銅,可發(fā)紫紅,以筆潑繪,故成斑斕。銅料二次氧化而成綠影,見例極罕,然本盌內(nèi)外均呈此狀,淡紫光暈籠罩綠斑,瑰艷綺麗。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chǎn)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zhèn)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chǎn)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chǎn)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chǎn)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