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欒樹_鑫達園林圖_泰安欒樹基地
產(chǎn)品名稱 |
山東欒樹基地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欒樹插條的采集:在秋季樹木落葉后,結(jié)合l年生小苗平茬,把基徑0.5~2cm的樹干收集起來作為種條,或采集多年生欒樹的當年萌蘗苗干、徒長枝作種條,邊采集邊打捆。整理好后立即用濕土或濕沙掩埋,使其不失水分以備作插穗用。 插穗的剪?。喝〕鲅诼竦牟鍡l,剪成15cm左右的小段,上剪口平剪,距芽1.5cm,下剪口在靠近芽下剪切,下剪口斜剪。 插穗的冬藏:冬藏地點應選擇不易積水的背蔭處,溝深80cm左右,溝寬和長視插穗而定。在溝底鋪一層深約2~3cm的濕沙,把插穗豎放在沙藏溝內(nèi)。注意葉芽方向向上,單層擺放,再覆蓋50~60cm厚的濕沙。 扦插方法:插壤以含腐殖質(zhì)較豐富、土壤疏松、通氣性、保水性好的壤質(zhì)土為好,施腐熟有機肥。插壤秋季準備好,深耕細作,整平整細,翌年春季扦插。株行距30cm×50cm,先用木棍打孔,直接插入,插穗外露1~2個芽。 插后管理:保持土壤水分,適當搭建蔭棚并施氮肥、磷肥,進行適當灌溉并追肥,苗木硬化期時,控水控肥,促使木質(zhì)化。 欒樹一般采用大田育苗。育苗前,選生長良好、干形通直、樹冠開闊、果實飽滿、處于壯齡期的優(yōu)良單株作為采種母樹。在果實顯紅褐色或橘黃色而蒴果尚未開裂時采集。欒樹種子的種皮堅硬,不易透水,如不經(jīng)過催芽處理,翌春播種常不發(fā)芽或發(fā)芽率很低。要采用層積法進行催芽。播種育苗地要土壤疏松,具有一定的肥力,無地下害蟲。整地要平、精細,對干旱少雨地區(qū)播種前宜灌好底水。欒樹種子的發(fā)芽率較低,用種量宜大,一般每平方米播50-100克。采用寬幅條播,既利于幼苗通風透光,又便于管理。播種后覆1-2厘米厚的疏松細土以防種子干燥失水或受鳥獸為害。再用草、秸稈等材料覆蓋以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水分,防止雜草滋長和土壤板結(jié)。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及時分批撤除覆蓋物。 欒樹常見病蟲害: 流膠病此病主要發(fā)生在樹干和主枝,發(fā)病初期病部出現(xiàn)腫脹,表皮呈暗褐色,有液體滲出,然后逐漸凹陷開裂,溢出淡黃色透明柔質(zhì)膠狀物,后凝結(jié)成硬膠塊。 流膠病可分為生理性流膠和侵染性流膠。生理性流膠主要由凍害、日灼或機械損傷造成的傷口;侵染性流膠由真jun或細jun侵染而引起,以真jun侵染居多。 防治時要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的抗病能力。加強越冬管理,防止凍害發(fā)生,避免機械損傷,大枝修剪后傷口應及時涂抹調(diào)和漆進行處理。如有發(fā)生,可用經(jīng)消毒處理的刀片將膠塊刮除,用石硫合劑涂抹在傷口上,每十天一次,連續(xù)涂抹三四次。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