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早春茶手工碧螺春濃香型綠茶新茶
產(chǎn)品名稱 |
碧螺春,手工茶,綠茶,早春茶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品牌 |
旭耀茶業(yè) |
原產(chǎn)地 |
四川 |
凈含量(規(guī)格) |
500g |
產(chǎn)品類別 |
綠茶 |
是否進口 |
否 |
特產(chǎn) |
是 |
原料與配料 |
水 |
包裝方式 |
散裝,盒裝 |
凈重 |
750g |
2017年旭耀茶業(yè)新茶上市,廠家批發(fā)手工碧螺春濃香型綠茶,鐵鍋做的。
碧螺春的采制非常嚴格,它每年春分前后開采,以春分至清明這段時間采摘的品質(zhì)好。通常采摘一芽一葉初展,形如雀舌。采回的芽葉須進行精細的揀剔,并做到當天采摘當天炒制。碧螺春條索纖細,卷曲如螺,白毫顯露,銀白隱翠,沖泡之時,恰似白云翻浪,香氣濃郁,滋味鮮醇,湯色清綠,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的贊譽。
采回的芽葉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nèi)含物輕度氧化,有利于品質(zhì)的形成。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采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特點
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揀得凈。每年春分前后開采,谷雨前后結(jié)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質(zhì)為名貴。
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雀舌”,炒制500克碧螺春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500克干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的環(huán)境條件,加之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zhì)的形成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chǔ)。
1,手工碧螺春的特點:條索緊結(jié),蜷曲似螺,邊沿上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泡在開水中,杯中猶如雪片飛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葉。湯色碧綠,味道清雅,經(jīng)久不散。
2,手工碧螺春炒制的特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jié)合,連續(xù)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
3,碧螺春茶葉制作要求:早春時期,茶芽初發(fā),芽尖部分,即“一旗一槍”不超過2厘米時采摘下來,經(jīng)過殺青、烘炒、揉搓等一系列特殊工藝加工而成。
4,炒茶要求:在平鍋內(nèi)或斜鍋內(nèi)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凈、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
5,鍋溫70~75°c,采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著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松緊應(yīng)適度。太松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jié)“鍋巴”,產(chǎn)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fā)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干度達六、七成干,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xù)降低鍋溫轉(zhuǎn)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6,烘干注意:采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xù)顯毫,蒸發(fā)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干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干。鍋溫約30—40°c,足干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一杯上好的碧螺春就是這樣成就的?。?!可盒裝,小克袋包裝。包裝精美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