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認為,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需要有一個寬松的、開放的、積極的引導環(huán)境,需要在父母的熱切期望和等待中來迎接孩子的成長。孩子的發(fā)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殺孩子的創(chuàng) 造欲望和玩樂心態(tài),要讓孩子自由地發(fā)展。因此,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 ,不要處處管著孩子只有這 樣才能讓他的個性與特長得 到更好的發(fā)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愛好,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而是要真正地了解孩讓孩子做適合他的事情,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他自身的潛力,否則,只會讓孩子更想反抗。
由于升學、人際關系等壓力的增大,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發(fā)生變化,如果沒有對其進行適當引導,孩子很容易在認知、理解、運用等環(huán)節(jié)產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礙,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響下,往往會激發(fā)他們潛意識的反抗,刺激他們對外界采取抗拒行為,形成逆反心理。
青少年不上學可能導致家庭內部的溝通障礙。學校是青少年接觸外界、獲取新知的重要場所,也是他們與家長分享日常經歷、交流感受的重要平臺。一旦青少年選擇不上學,他們與家長之間的共同話題可能會減少,溝通變得困難,從而加劇家庭內部的隔閡。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家庭關系變化為復雜的階段。當青少年選擇不上學時,這一選擇往往不僅僅影響他們個人,還會對家庭關系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為什么難管教?要知道原因,家長還需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么。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變化引發(fā)心理變化,他們遇事開始思考,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見,對父母的話開始懷疑。而父母在動搖后,一時難以適應,又不愿降低身價、調整教育方法去面對孩子,對此,孩子便心生抗拒,讓家長覺得難以調教。 面對這些處在十字路口的孩子,家長的教育要更加耐心、細心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