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芨種植技術
1、選地與整地
白芨喜歡生長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因此,選地時應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白芨地整地時要翻耕深度達到30厘米以上,清除雜草、石塊等雜物,使白芨地土壤充分疏松。同時,要施足基肥,一般每畝白芨施用有機肥2000-3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
核心競爭優(yōu)勢
1. 多年生特性:一次種植可連續(xù)采收3-5年
2. 抗逆性強:病蟲害發(fā)生率僅為三七的1/3
3. 管理輕松:年用工量比天麻少40個工作日
4.種植周期短:3年即可采收,比黃精、重樓等縮短1-2年
5.土地利用率高:林下套種不占良田,畝產(chǎn)值提升3倍
6. 抗風險性強:無重大病害,2022年西南旱災中存活率達85%
白芨的收獲與加工
白芨一般在種植2-3年后即可收獲。收獲時要注意保護根莖,避免損傷。收獲后要及時晾曬,使水分降低至15%以下,然后進行包裝和貯藏。白芨的加工方法有切片、打粉、泡酒等,可根據(jù)市場需求進行加工,也可以直接干燥以后賣給藥材收購商。
白芨的種植管理
澆水:白芨生長初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以利于白芨根系的生長。生長旺盛期要注意控制水分,防止積水導致白芨根部腐爛。干旱季節(jié)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白芨的繁殖方法
白芨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白芨種子繁殖周期長,成活率低,一般不采用。分株繁殖是目前白芨常用的繁殖方法,分為春季分株和秋季分株兩種。春季分株一般在3-4月份進行,秋季分株在9-10月份進行。分株時要注意保持根莖的完整,每株保留2-3個芽眼。
高產(chǎn)栽培技術要點
1. 地塊選擇:PH值5.5-6.5的砂壤土,前茬忌茄科作物
2.精細整地:深翻30cm后起壟,壟寬1.2m,行距25cm
3. 科學定植:3-4月栽種,種球間距15cm,覆土3-5cm
4. 水肥管理:現(xiàn)蕾期追施磷酸二氫鉀,雨季注意開溝排水
5. 病害防治:葉斑病用代森錳鋅800倍液,根腐病用枯草芽孢桿菌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