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少年期后,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心理活動的表露卻開始失去了兒童的直爽、天真和單純。他們不再像兒童那樣向父母敞開心扉,而開始變得內向,封閉起來。他們在生活上還依賴父母,但是他們傾訴知心對象不再是父母,也不是老師了,而是朋友或是同伴了。他們多數都覺得,朋友比父母更加知心。
當青少年無法在學習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成就感時,他們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這種迷失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學業(yè)表現,更關鍵的是,可能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潛力和未來產生懷疑。
積極的期望是指父母相信孩子在學習上會越來越專心,越來越認真,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引導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視野受限是青少年不上學的另一個嚴重后果。在學校,青少年可以通過閱讀、課堂討論、課外活動等方式,接觸更廣泛的知識領域和文化背景,從而培養(yǎng)廣闊的視野。而不上學,孩子們往往會因為信息的匱乏,而導致對世界的認識局限和片面,甚至產生誤解和偏見。
許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感受:在某一個時期內孩子開始不聽話,老犟嘴,逐漸表現為多動,對事物的專注度下降,給人的感覺是心中藏有很多秘密,但是在家長面前總是什么事也沒有,對任何事情都是不在乎的狀態(tài),寧可把自己的小心思告訴自己的死黨,不愿意對家長傾訴,總想逃離家庭和學校......這就是孩子的叛逆期,它往往讓許多家長措手不及但又無計可施,甚是頭痛。
青少年時期,正是心智、思維和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上學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途徑,更是拓寬視野、增強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階段。然而,若選擇不上學,孩子可能會面臨文化素養(yǎng)缺失與視野受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