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紫砂壺歷年來拍賣記錄
顧景舟矮僧帽壺——2012年9,200,000成交
顧景舟大提壁壺——2012年翰海春拍12,880,000成交
顧景舟井欄壺——2011年嘉德春拍7,475,000成交
顧景舟茄段壺——2011年匡時秋拍7,475,000成交
顧景舟雙圈——2012年翰海春拍9,430,000成交
顧景舟提璧組壺(共計(jì)十一件)——2011年保利秋拍17,825,000成交
顧景舟云肩如意壺(共計(jì)十一件)——2011年保利秋拍17,825,000成交
顧景舟、韓美林提梁盤壺——2011年嘉德春拍11,500,000成交
紫砂壺歷來都是按人定價。明、清時期的紫砂壺價格一般為上萬元,但名家名作可達(dá)10萬-15萬元,清代名作也要5萬-10萬元。
2003年,紫砂大師顧景舟和書畫家江寒汀、吳湖帆合作的作品“石瓢壺”在臺灣拍出100多萬人民幣的價格。
2008,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于北京落槌,場內(nèi)一件紫砂大師顧景舟制“雨露天星壺”以近157萬元成交.
2012年,顧景舟、朱可心、蔣蓉制等宜興紫砂壺大師價格少也是30萬元,部分紫砂壺甚至已經(jīng)達(dá)到上百萬元。
識別砂壺的真假,一如鑒定書畫,從提高理性認(rèn)識,理性即培養(yǎng)自已的學(xué)識素養(yǎng),以資提高審美觀感;第二是多方交流,互相觀賞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討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風(fēng)格形制,技巧手法,藝技擅長,使用原料泥色的習(xí)慣性,印章的規(guī)格特徵,把握關(guān)鍵性的依據(jù),逐漸累積經(jīng)驗(y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