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礅在雕飾的紋樣上的樣式也是非常廣泛的。 除了花草、 龍鳳、獅獸、化生之類,也有以琴、棋、 書、畫等文房器具,配合”八駿馬”或花鳥題材;如淡水福佑宮石柱礅紋飾。此外石柱礅紋飾還融入了道教思想、民間信仰及反應風土民情與時代背景的各種裝飾題材,有具象的寫實紋飾、有抽象的圖案裝飾,包括防災象征之題材。此外在營造法式第三卷中對柱礎的形式、比例及裝飾手法更有詳細的說明:造柱礎之制方倍柱之徑,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減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為率。若是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 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蓮花,其高要加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減地平鈑,壓地隱起華,剔地起突,亦有施減地平鈹及壓地隱起蓮瓣上者,謂之寶裝蓮華。隨著石柱礅雕工工藝的復雜,石柱礅價格也越來越高,裝飾效果也更好看了。
在傳統(tǒng)建筑的木柱、門框下,常常墊著雕有圖案花紋的石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柱礎石,柱礎石也叫作門墩石或者柱墩石、柱腳石等。柱墩石制作有防潮、抗震、美化裝飾、吉祥祈福的風水作用。柱墩石一般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雙層結構及單層八角上托圓鼓形的樣式。柱墩石的圖片樣式、裝飾紋樣、制作手法都很有講究。從紋飾看,大致可分吉祥類、祈福類、雅逸類、嬉娛類裝飾圖案類,有人物、動物、植物、博古、仙人等內容。富貴人家的柱礎和門墩石質精美,雕刻華麗,并常有石獅子雕刻,起到鎮(zhèn)宅的風水作用。而一般百姓家的門墩多呈長方形,石質一般,大都以高浮雕、淺浮雕,線刻等手法刻以各類花卉,民俗意味濃厚。
作為柱子的承載者,柱墩石的規(guī)格尺寸完全取決于柱子直徑的大小,柱墩石廠家的工匠們對選做柱子的木材進行粗細歸類,再根據(jù)其直徑的大小來制作相應的柱礎。據(jù)《營造法式》所記載:“造柱礎之制:其方倍柱之徑。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減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為率。"意思就是:柱礎的邊長是柱子直徑的2倍。邊長在一尺四寸以下的,邊長每多一尺,柱礎的厚度就加八寸:邊長三尺以上的,厚度則為邊長的--半:邊長四尺以上的柱礎厚度均為三尺。
石材雕刻加工的柱礎石也叫柱頂石和柱腳石,這是古代建筑中的構件,俗稱磉盤,到了宋代稱為柱礎石。柱礎石的作用是將柱身的重量布于地上較大的面積,這樣也穩(wěn)定了柱子的安全性和牢固性,再者石柱礎石高出地面起到了防潮和防止柱腳腐蝕和碰損。
石雕柱礎,在早時期,其作用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功能上的應用,然而隨著人們思想境界的提升,對生活質量與美的感受加強,柱礎作為一個柱子的收頭,人們在造型上又添加了一些裝飾效果,從而使柱礎不僅具備其功能性,同時也兼?zhèn)湟曈X美觀性的特點。
從石雕柱礎石圖片來看,這種古建筑柱墩雕刻造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埋于基面以下的,為了承受柱的荷載,防止柱子下沉;一種是基面以上的,是為了隔絕地面的水汽,防止柱腳受潮腐蝕,起了一個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