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的作用
石碑既有記事、記人的功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具有記載歷史的價值。由于書寫文字的紙張、布絹以及早期的竹簡、木簡都沒有石材堅實,所以盡管石碑文字不可能長而全,但它扔具有印證和補充歷史的重要作用。它們不僅具有史學價值,而且還是一份的科學史料。由于重要碑石上的文字多請書法家撰寫,因此石碑還留下了歷代不少書法家的真跡。泰山下岱廟中的150余座石碑中,石碑雕刻就有書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宋代蘇軾、米芾等名家的字跡,碑上草、隸、篆,顏、柳、歐等多種字體俱全,雕功也很精細。再加以石碑上多有雕刻裝飾,所以兼具造型藝術之價值。
石碑是立在宮殿、陵墓或寺廟中記事的石塊。一般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常見雕刻石材,有花崗巖、青石、漢白玉等石材。石碑既有記事、記人的功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具有記載歷史的價值。由于書寫文字的紙張、布絹以及早期的竹簡、木簡都沒有石材堅實,所以盡管石碑文字不可能長而全,但它仍具有驗證和補充歷史的重要作用。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人去世后都要立碑,并且要在上面刻死者姓名,經(jīng)歷事跡,墓碑一般以石質材料制成,也有使用木材、金屬材料和其他材料制成,墓碑盛行于漢、唐,以后成為定勢。
石碑的大小形狀
立的石碑大小也是有講究的,過大過小都不宜,一般大小范圍是低不過腹,高不過頸,直觀并不是越大越高就越好的。墓碑形狀,一般來說是長方形的。但是現(xiàn)在也有追求美感,興起藝術墓碑的,造型多樣,不管用哪種碑形,不能太窄或是太寬,好是能夠配合墓地大小來定,要看上去很協(xié)調匹配,不能看上去很突兀。
現(xiàn)在社會上常用的墓碑一般都是由石材加工制作而成的。也有一些偏胖或者購買力較弱又有墓碑需求的人,則通常用沙子和水泥、石灰組成的砂漿,制作成墓碑的造型,并在砂漿硬化之前刻上死者的名字,就是這樣的墓碑曾經(jīng)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滿足了大部分人們對于墓碑的消費需求。然而隨著歲月的變遷,墓碑的制作方式已經(jīng)演變成當前主流的使用石材雕刻制作。
采用花崗巖作為石雕墓碑的主要原料,就是保持了每一套墓碑成百上千年的樣貌不變。花崗巖經(jīng)過雕琢、打磨、拼裝后就是一套成品墓碑,完全沒有經(jīng)過任何的化學加工,都是純物理加工方式,一點都不會改變花崗巖的內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