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爐是明代的青花瓷爐,得名于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5年)的官窯燒制。在這個時期,官窯制瓷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dāng)高的地位。所以,這個時期出產(chǎn)的瓷爐,從紋樣到造型,從釉色到器形,無不顯示著當(dāng)時宮廷瓷藝之精髓。
宣德爐款識字體包括楷書、篆書、仿宋、隸書、上古書體,工藝分為鑄、鑄后修磨、刻等??钭R分類如下:
序號 名稱 凡例
1 宣爐款 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
2 紀(jì)年款 宣德年制、崇禎年制、正德年制、乾隆年制
3 名稱、姓氏款 胡文明制、石叟、壬午年子俊制、朱三立印、許氏家藏
4 齋堂款 一善堂制、深柳書堂、月友琴居、袖云居、玩竹齋、乾清宮
5 文、詞款 山高水長、晨興半柱茗香、風(fēng)光霽月并置
6 其他款 宣、寶、仁等單字款;雙龍、太極、花等圖形款
宣德爐,簡稱“宣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shè)計監(jiān)造的銅香爐。因為用黃銅鑄造器物,從明宣德開始,因此,宣德爐由此得名。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次運用風(fēng)磨銅鑄成的銅器。
焚香習(xí)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通常人們?yōu)榱硕Y儀將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歡在讀書、寫字的書房內(nèi),焚上一炷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因此,早在漢代以前就出現(xiàn)陶、瓷、銅、鐵、瓦為材料制成的香爐。元末明初隨著銅器鑄造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爐,逐漸被銅香爐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間是銅香爐制作的階段。
真品鑄工質(zhì)量平均,鑄工相當(dāng)精。偽品鑄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鑄工粗糙。造型以古雅渾厚為上,有耳足的比無耳足的要好,鑄工越精越好。以大小而言,徑8-12厘米的爐常見,屬于小號;徑15厘米左右的爐是中號,數(shù)量比小號少,但價值比小號高;而徑大于20厘米的爐是大號,工藝精者稀見,價值也很高。在同樣尺寸的情況下,爐越重價值也越高。如友所藏的明末清初的宣爐,徑只有15.8厘米,而重量可達7斤,是該尺寸銅爐中的超重量級選手,價值要比普通的重3斤的高數(shù)倍
辨別宣德爐的真?zhèn)沃饕慈齻€方面:
1、看包漿。真品包漿溫潤,寶氣內(nèi)蘊,長時間不變。偽品包漿枯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難看。
2、看鑄工。真品鑄工質(zhì)量平均,鑄工相當(dāng)精。偽品鑄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鑄工粗糙。
3、看磨損。真品有自然均勻的磨損,特別是在足底。偽品無磨損或人為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