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仙山縹緲,博山爐興
漢代是香爐發(fā)展史上個璀璨高峰。漢武帝癡迷求仙問道,方士渲染海上三神山仙境,催生了象征仙山的博山爐。爐蓋層巒疊嶂,飾以仙人瑞獸、珍禽異木。點燃香料時,煙氣繚繞于峰巒之間,宛若仙境云霧彌漫。河北滿城漢墓劉勝墓出土的錯金博山爐,通體錯金,云氣紋飾精美絕倫,爐座透雕三龍出水,托舉仙山,堪稱漢代工藝與神仙思想的結(jié)晶。與此同時,豆形爐(仿青銅食器“豆”)與鼎形爐亦廣泛用于宮廷與生活。
香爐的材質(zhì),譜寫了一部工藝技術(shù)史:
青銅:早期主流,莊重威嚴(yán),工藝有鑄造、錯金銀、鎏金、鏨刻等。
陶瓷:后期主流,成本低,可塑性強,釉色千變?nèi)f化(青瓷、白瓷、青花、彩瓷等),能體現(xiàn)時代審美。
金銀:貴重材質(zhì),多為或寺廟重器,工藝極盡(錘揲、鏨刻、累絲、鑲嵌)。
玉石:溫潤內(nèi)斂,多用于制作小型雅爐。
琺瑯(景泰藍(lán)、畫琺瑯):色彩艷麗,富麗堂皇。
竹木牙角:更顯文人清趣或民俗風(fēng)味。
宋明以降,隨著文人香事的化,配套的香具組合——“爐瓶三事”成為書齋清玩的標(biāo)配:
香爐:焚香主體,多為造型雅致的小型瓷爐或銅爐。
箸瓶:插放香匙、香箸(香鏟)的瓶子。
香盒:盛放香丸、香餅、香末的容器。
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