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家,目標一定要清晰
人和動物,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是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是沒有思想的,思想能夠決定什么,其實就是你的目標,你為什么選擇當一名古玩收藏家?
是不是為了賺錢?如果不是,那就不要賣。如果是為了賺錢,自己能力不足,那就抓緊找人幫忙。
目標需要清晰,同時目標也要量化,同時也要懂得曲線救國。
請記住,沒有目標,人跟咸魚,其實沒啥本質(zhì)區(qū)別
古玩收藏家,一定要懂得外圓內(nèi)方
古玩收藏家,到了60歲,請放下一些清高、一些憤怒,不要這也看不起,那也瞧不上,要懂得主動改變自己,來適應(yīng)競爭激烈的古玩界,不要以為自己古玩真、精、稀有,不能固守己見,守株待兔,這個世界上的不變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學會外表圓滑,內(nèi)心方正。
這樣你才能收獲古玩界更多的朋友,資源,當你已經(jīng)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你的觀點和見解,才會換來別人的掌聲。
如何練好眼力,這需要長久的實踐。如果要想了解一種收藏品,前期光看是不行的,需要感知,就是通常所說的“上手”。初期買一些廉價的東西,我們通過對其觀察、把玩,都是認知的一個過程。
拿放大鏡。
對于有經(jīng)驗的藏友,一般情況下鑒定古玩真?zhèn)问遣恍枰糯箸R的,上來就拿個放大鏡在那看東西的人八成是新手。
有人問,是不是地攤貨水平低,要高仿才用得著放大鏡?非也,認古玩好比認人,認識就是認識,不認識用放大鏡看還是不認識。
『老手一般是這樣的』
,主動開價。
能主動開價的人是老手,比如上來就問“這個300賣么”。主動開價的好處是根本不給賣家忽悠的機會,直接拿下。收老貨的賣家一般也愿意把東西賣給懂行的人,那樣才有穩(wěn)定的客戶。
第二,絕不執(zhí)著。
老手碰到喜歡的東西,不會非買不可,價格高了就殺,殺不下來就放棄,不要買自己認為不劃算的東西,不然過后也后悔。我就是當初不夠“淡定”,買了一堆沒什么價值的破爛。
第三,不動聲色。
老手逛古玩地攤,無論是自己撿漏還是漏讓別人撿了,都要心靜如水,撿漏是緣分,錯過也是緣分,不要因此顯得高興或者失落,更不要繼續(xù)多費口舌,靜靜地繼續(xù)看下一件東西就好。
第四,不會多嘴。
和新手到處給人上課正相反的是,老手不會對別人的東西和交易品頭論足,就算是旁邊人拿不準想詢問,也不要多回應(yīng),沉默是金。
第五,從不退貨。
假如交錢的當時就知道買虧了,也不會退貨。假如你退貨,以后就沒人愿意賣給你東西,在圈內(nèi)人還得說你一句“他吃不動貨”,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咬牙切齒。
『逛古玩地攤要守的那些規(guī)矩』
古玩行是個江湖,既然走江湖,就得守規(guī)矩。
逛地攤的時候,要把平時那些身份地位全都拋諸腦后,但要牢記兩個字:一個是“眼”,一個是“義”。假如東西看走眼,就賠了,假如不講究點江湖義氣,也沒人愿意賣你東西。
規(guī)矩一:不插話
基本的規(guī)矩就是東西在誰手里誰說話,比如你拿起一個碗來端詳,我就只能看,尤其是當你跟賣家討價還價的時候,我就算想要也不能插嘴。
不然,我說這東西好, 哄抬了價格;我說東西差,砸了別人買賣——兩頭不討好。無論我多想要這個碗,也得等你把東西放下,然后我再拿起來,這個時候我才好說話。
規(guī)矩二:不放下
對于那些別人在看東西還價,而他在一旁品頭論足甚至直接報價的人,會被買賣雙方都視為非常不規(guī)矩的做法。假如自己喜歡一件東西,旁邊圍觀的人也多,那千萬不要把東西放下,因為一放下,你就失去了說話的權(quán)利。
規(guī)矩三:不想買,不問價
古玩行還有一個規(guī)矩就是不要隨便問價。買古玩不是買白菜,假如對方開價不離譜,自己就還個價,不還價就是不禮貌的,所以好是確實想買再問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