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大大小小的假山都存在一個共性,那就是可觀賞性大于實用性,大部分的游客不能夠與假山進行互動、玩耍,深一步感受假山的特之所在;由此,可以通過假山實用功能的角度來進行鼎新,設置一些山洞、觀景臺等擴大游客的旅行點。
當下的景觀雕刻工藝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技術水準,仿真樹、仿真假山、景觀大門、根雕等等景觀塑造成品越發(fā)的細膩且真實了,使我們在游覽各大人造景區(qū)的時候不禁感嘆這些景觀的雄偉、美麗、磅礴,也讓人有種不虛此行的感受。
像是大型的假山除了基礎的框架搭造以外,還要在各處進行加固與焊型以便能夠使得后期仿真假山的成品穩(wěn)固;而小型假山呢更加注重的是工藝的細膩感,畢竟小型假山對于我們來說更加方便觀賞。但不論是什么樣規(guī)模的仿真假山都離不開認真仔細的雕刻工藝,紋理雕琢是否用心,是否具有藝術美感是仿真假山真實度的好表現;此外上色時色彩的調和與搭配也是一項技術活,能否貼合自然看的就是這項收尾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