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設計師在設計山水時候,對于山于水之間的位置比如方向向、形狀、大小、高深等等,作通考慮,全園各地的假山和山水都是曲折變化的,假山的高低錯落要顯得更加自然得體的樣子,要符合大自然不斷的變化的規(guī)律,園林假山的制作還要根據(jù)不同地方的性質的土壤進一步來確定山體和水體河道岸坡的坡度親密的,還有基礎的深度等等,使之更加穩(wěn)定持久。
水以山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園有山,無山難以成園。自然園林往往選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園林往往建在村鎮(zhèn)人口密集之處,無山水可借,只得掇石疊山。因而,私家園林往往在不太大的空間范圍內,再現(xiàn)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鑿痕跡,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在咫尺之地,創(chuàng)造出“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園林藝術。故山景是構成中國園林的五大要素之一,五大要素(疊山造景,理水造景,建筑造景,花木造景,動物造景)。正如計成所說:“余七分之地,為壘土者四,高卑無論,栽竹相宜”(《園冶》卷一)。
在園林造景中的功能
假山的造景功能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如對園林空間進行劃分;組成園林的地形骨架和主景;擋土、護坡、駁岸和庭院及自然式花臺的布置。假山和園林的植物和建筑、場地及園路構成的景致,其自然氛圍較濃厚,而人工氣氛相應的降低了。
山石為主、植物為輔――層次分明、靜中有動
在庭院入口、中心等視線集中的地方特置大塊山石;或安置于公園主景區(qū)、草坪一角、軸線焦點等構成較醒目的點景。常將植物置于山石周圍,起到前置襯托或背景烘托的作用,組成的園林景致靜中有動,且層次感較強。以上以山石為主的造景形式,在園林中可充當框景、障景和對景,以此來增加層次感,并對空間進行劃分,提升它的觀賞價值。
假山的設計原理及設計方法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假山的合理應用,需要嚴格遵守設計原理,采用合適的設計方法,才能真正提升園林景觀設計的整體效果。目前,新技術、新材料已經(jīng)被廣泛的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通過利用灰泥、水泥、有機樹脂、玻璃鋼和GRC等多種材料,可以使假山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狀、色彩等,在節(jié)省材料、減輕假山重量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這些材料的味道比較重、壽命不夠長,因此,需要與天然石材相結合進行造型設計,并運用植物來修飾,才能真正達到提升現(xiàn)代園林景觀審美價值的目的。
如要使空間向橫的方向擴展,則應加強橫線條,削弱縱線條,要使假山顯得開闊些,則護岸的石材塊應平砌而不要立砌。園林假山造景有如撰文畫畫,有法而無定式。假山制作和設計在風景園林中的一項傳統(tǒng)制作和設計,表現(xiàn)了園林假山制作和設計注意自然形態(tài)審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風格。假山制作和設計制作的抽象山水創(chuàng)作,大多是出于與人工硬質環(huán)境的協(xié)調,同時又創(chuàng)造了別具一格、富有時代氣息的山水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