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都可能發(fā)生,且有多種表現。如對正面宣傳作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對人物、榜樣無端懷疑,甚至根本否定;對不良傾向持認同情感,大喝其彩;對思想教育及守則遵紀的消極、抵制、蔑視對抗等等。
主觀上,是青少年正處于“過渡期”,其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jiān)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傾向于持批判態(tài)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立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客觀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也會導致逆反心理。
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不見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行為發(fā)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fā)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