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青花瓷器指的是明朝崇禎年間(公元1628年至1644年)生產(chǎn)的青花瓷器。以下是對崇禎青花瓷器的詳細介紹:
歷史背景:崇禎年間,國勢衰退,景德鎮(zhèn)官窯處于停廢狀態(tài),僅有民窯繼續(xù)生產(chǎn)。這一時期,青花瓷器的生產(chǎn)雖然受到一定沖擊,但仍保持了一定的規(guī)模和水平。
制作工藝:崇禎青花瓷器有細器和粗器之分,胎質(zhì)大多粗松,胎色呈灰白色,大部分器物胎體厚重,少部分器物胎體輕薄,瓷化程度較高。釉色白中閃青或呈青灰色,釉層稀薄,釉面不平整,光澤度不高,部分器物還有開片。
青料選擇:崇禎青花瓷器選用石子青料,呈色穩(wěn)定,但色調(diào)趨于暗淡,多有暈散現(xiàn)象。
器形:崇禎青花瓷器器形十分豐富,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器、文房用器、廟宇用器為主。日常生活用器包括碗、盤、壺、洗、盂、缽、爐、缸、尊、筒瓶、花觚、蓋罐、壓手杯、象腿瓶等;文房用器有筆筒、筆桿、硯臺等;廟宇用器則有燭臺、香爐、凈水碗等。
紋飾:崇禎青花瓷器紋飾圖案多用暗花進行裝飾,畫面還輔以詩句,頗具詩意。除了龍鳳傳統(tǒng)題材外,山水、茅屋、草亭、舟橋、漁翁、樵夫、高士、羅漢、文人、松竹梅、花鳥等題材也屢見不鮮。崇禎時,瓷器紋飾多用粗線條,少見淡描畫法,有的涂抹得如潑墨一般。同時,崇禎青花瓷器還喜歡用窗格紋作輔助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