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的用料多樣:有木亭、竹亭、石亭、磚瓦亭、玻璃亭、金屬亭、鋼筋混凝土涼亭等。
由于各種材料的特性也必然對涼亭的造型風格產(chǎn)生影響,也可以說涼亭的造型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所選材料。
高為臺,矮為壇;懸為閣,空為亭,實為軒,曲為廊;雙層為樓,單層為塔;水邊為榭,水中為塢;有窗為房,無窗為屋;無進為庭,有進為院亭,
用于休息躲雨的,有頂,四周空的。臺,亭類中,建在高處的,用于瞭望。軒,類似于臺,但是房屋裝,不是空的。樓,多為長方體,層數(shù)多。閣,正多面體,四周一圈類似于現(xiàn)在的陽臺,用于觀賞外面景觀。廊,走廊,大家都懂的。榭,水邊或水里的,四周是圍起來的。舫,水邊或水里,但四周不都圍起來,就像船一樣。
臺是古老的園林建筑形式之一,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是一種露天的、表面比較平整的、開放性建筑。
臺本是指高聳的夯土構筑物,以作登眺之用(如烽火臺),秦漢以后日漸式微。
目前遺留的古典園林中使用較多的臺則是另一種形式,是建筑在廳堂之前,高與廳堂臺基相平或略低,寬與廳堂相同或減去兩梢間之寬。這些臺乃是供納涼賞月之用,一般稱作月臺或露臺。
《登金陵鳳凰臺》
[唐]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蛩?,或花畔,制亦隨態(tài)。——《園冶》
謝多指水榭,石臨水而建,供人們休息、觀景的建筑。依靠周圍景色建謝,且平臺的一部分伸出水面。
榭,一種借助于周圍景色而見長的園林休憩建筑。臨水或局部或全部建筑于水上的建筑稱水榭,用以休憩和觀賞水景。
其特點是在水邊架一平臺,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邊,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間設欄桿或美人靠,臨水一面特別開敞。有時其臺上的建筑,內圈以漏窗粉墻和圓洞落地罩加以分隔,外圍成回廊,四周立面開敞、簡潔、輕快,成為人們在水邊休息和觀景的好地方。
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來點綴水景,供游人觀賞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納涼,另一方面還可品茗觀景,一舉多得,所以它是駐足觀賞水景的理想之地。
《賀新郎·絕頂規(guī)危榭》
[宋] 劉克莊
絕頂規(guī)危榭。跨高寒、鳥飛不過,云生其下。斤斸無聲人按堵,翕曶青紅變化。覽城郭、山川如畫。閣老鳳樓修造手,笑談間、凌云廈。臺上景,買無價。
唾壺麈尾登臨暇。似當年、滁陽太守,歐陽公也。傾倒贛江供硯滴,判斷雪天月夜。更喚取、鄒枚司馬。銅雀凌歊歌舞散,訪殘磚、斷甓無存者。馀翰墨,被風雅。
舫似船而不能劃動,故而又稱之為不系舟。仿照船型而建造的一種建筑,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園林的水面上建造起來的一種船型建筑物,供人們游玩設宴、觀賞水景。
由于舫不能動,又稱不系舟。放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臨其中,使人有蕩漾于水中之感,是園林中供人休息、游賞、飲宴的場所。
但是舫這種建筑,在中國園林藝術的意境創(chuàng)造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
但自莊子說了“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之后,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園主隱逸江湖,再不問政治。所以它常是園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適世隱居之意。
但是舫在不同場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蘇州獅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園,所以其園中之舫含有普度眾生之意。而頤和園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夕次盱眙縣》
[唐] 韋應物
落帆逗淮鎮(zhèn),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夜憶秦關,聽鐘未眠客。
亭(涼亭)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園中之亭,應當是自然山水或村鎮(zhèn)路邊之亭的“再現(xiàn)”。
亭一般為開敞性結構,沒有圍墻,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因為造型輕巧,選材不拘,布設靈活而被廣泛應用在園林建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