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八大山人 黃雀圖 草書合璧 立軸 紙本 成交價(jià)1207.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花鳥冊 冊頁 水墨紙本 成交價(jià)529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書畫合璧冊 成交價(jià)632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古木雙禽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jià)504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群鹿圖 立軸 設(shè)色紙本成交價(jià)471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柳樹八哥 立軸 紙本 成交價(jià)2464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柏鹿圖 立軸 紙本 成交價(jià)1881.6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游魚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jià)1610萬元
八大山人花鳥畫特點(diǎn)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少,一是描繪的對(duì)象少;二是塑造對(duì)象時(shí)用筆少。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鳥蟲冊》,其《涉事》一幅,只畫一朵花瓣,總共不過七、八筆便成一幅畫。在八大那里,每每一條魚,一只鳥,一只雛雞,一棵樹,一朵花,一個(gè)果,甚至一筆不畫,只蓋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可以說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說“以少少許勝多多許”,只有八大才真正做到了這點(diǎn),可謂,后難繼者。
沿革 書畫裝裱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戰(zhàn)國時(shí)期就有帛畫、繒書,至西漢即有裝裱的繪畫出現(xiàn)。如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上端,裝有扁形木條,系有絲繩,木條兩端還系有飄帶。南北朝時(shí)書畫裝裱多赤軸青紙,裱工有范曄、徐愛、巢尚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