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五年(1451)有減饒州歲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記載;天順元年(1457)曾派中官赴景德鎮(zhèn)督燒瓷器,則三朝之中不論官、民窯均有燒造。這三朝的傳世青花器物除被稱為「云堂手」的人物圖器皿外,另有一類以麒麟、孔雀等瑞獸珍禽為主紋的梅瓶、大罐。耿寶昌先生曾指出:「這些器物的風貌與其時畫壇高手林良、戴進的畫風一致,聯(lián)系到有關文獻記載,筆者認為,這一批青花器,就是繼宣德晚期以來的定制,由同一代工匠繪制造就,用于賞賜諸藩王的御窯器」,見1993年出版《明清瓷器鑒定》,74頁。
? ? ? ? 此類單以麒麟入畫的十五世紀青花梅瓶極為少見,前文提到一件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麒麟、雜寶云紋梅瓶,見前揭書,74頁。
? ? ? ? 亦可比一件十五世紀青花孔雀麒麟紋大罐,載于東京1976年出版《世界陶瓷全集》
《陽羨名陶錄》是一部古代陶器專著,全書共兩卷。陽羨是宜興舊稱,這本書全面介紹了宜興陶器,成于清乾隆年間。吳騫生于1733年,卒于1813年,字槎客,號揆禮,也作葵里,別號愚谷,又號兔床山人。他是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在浙江海寧。吳騫會做詩,也擅長繪畫,他的繪畫風格跟倪瓚相似,年少的時候喜歡收藏印章,他本人偶爾自己動手刻印。他大的興趣愛好就是搜羅金石和宋元元刊本。他的著作除了《陽羨名陶錄》外,還有《拜經樓集》。
陳瀏
陳瀏,字亮白,號寂園叟,江蘇江浦人,生卒年不詳。清朝末年,陳瀏曾在北京居住了20余年,每日與友人往來唱和,鑒賞古董。該書即是他將日常所見瓷器及個人鑒賞瓷器的心得結合當時商業(yè)方面的霈求與價值所作的筆記,尚未歸納整理;但對于瓷器的形制、釉色、款識、顏色等方面的描述及鑒別頰有見地,對于今天研究某些品類的瓷器及對外貿易的歷史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